图书类 生活文学 其它 《三联学术丛书》套装共12册[epub]

HjybHq 2024-01-21 13:09 2485


《三联学术丛书》包含:《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 、《柏拉图四书》、《巫阳招魂——亚里士多德《诗术》绎读》、《科学作为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命运》、《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孔子·孟子·荀子:先秦儒学讲稿》、《论语本解(修订版)》、《仁学本体论》、《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拉铁摩尔与边疆中国》 、《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套装共12册。


《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 杨绛 豆瓣9.0


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与《斐多》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对照多种版本和注释,并一句句死盯着英译本,而力求通达流畅。她认为:“苏格拉底和朋友们的谈论,该是随常的谈话而不是哲学论文或哲学座谈会上的讲稿,所以我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


《柏拉图四书》 刘小枫 豆瓣9.1


在柏拉图传世的36篇作品中,《普罗塔戈拉》《会饮》《斐德若》《斐多》四篇富文学色彩。本稿按戏剧时间先后编成四联剧,名之为“柏拉图四书”(亦可称为“苏格拉底传”),为大学本科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柏拉图作品的基本读本。


《巫阳招魂——亚里士多德《诗术》绎读》 刘小枫 豆瓣9.1


亚里士多德的《诗术》(一般译为《诗学》)被认为是其难读的作品。刘小枫教授在这部讲课稿性质的著作中,将带领读者研读《诗术》,力求为有志深入细节者提供必要的基础。为什么《诗学》要译为《诗术》?一部讨论诗及如何作诗的著作,为什么实际上在谈立法术?希罗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智术师们与诗术有怎样的关系?模仿又意味着什么?要理解《诗术》,我们必须面对本书提出的这些核心问题。


《科学作为天职:韦伯与我们时代的命运》 韦伯 豆瓣9.5


1917年11月7日,马克斯·韦伯在德国的慕尼黑大学向年青学子们做了《科学作为天职》的著名演讲,这篇演讲对科学工作及其与信仰和职业伦理的关系做了深刻而又有现实感的界定和剖析,影响了几代人,也成了韦伯常销不衰的代表作。为了纪念一百年前的这篇演讲,韦伯研究者李猛以“我们时代的命运” 为核心关切,编选了这本与韦伯对话的文集:不仅全新精译了演讲全文,收录了六篇韦伯同时代人对此篇演讲的批评与回应;还组织国内学人如渠敬东、应星和田耕等为文诠释韦伯当年的思考,直面当下中国日益严峻的学术体制化与专业化困局,借助经典的力量来审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为学术研究寻找信仰和职业的基础。


《三联学术丛书》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韦伯 豆瓣9.3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是韦伯的学术演讲集,由著名学者甘阳教授编选。主要反映其学术阶段的基本旨趣和主要关怀。全书由四篇讲演组成, 其中第二篇与第三篇概括了此一阶段韦伯思考的中心问题,即德国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所面临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困境。尤其后者《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是韦伯1895 年就任弗莱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时发表的就职演说,被普遍认为是了解韦伯思想的重要入手点。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陈来


书中主要涉及两个主要问题:一、中华传统价值观,讨论其哲学基础、传承与发展,关注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二、国学相关问题,关涉国学概念、流变,及其近代国学研究的发展、国学名家与大师。传统价值观与国学是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既是学术讨论的议题,亦是民众关注甚至投入热情的话题。


《孔子·孟子·荀子:先秦儒学讲稿》陈来 豆瓣7.6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主线,并穿插了郭店楚简出土儒书和《乐记》中的思想,将先秦儒学的思想来源、核心观点和传承脉络等做了概要的梳理与申说,尤其对孔子的“学论”、孟子的仁义原则高于皇权原则的的儒家左翼思想、儒学与德性伦理学的比较以及对荀子的理解等有新颖独到的阐释。全书为陈来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讲课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是对先秦儒学思想极佳的入门导读。


《论语本解(修订版)》 孙钦善 豆瓣8.4


《论语本解》包含对《论语》的注释、今译和附论。注释和今译是作者在《论语注译》(1990年)的基础上增订完善而成的。不同于目前通行的各种《论语》注译本,本书的注释更加精当,尤其十分注意运用《论语》自身的语词互解互证,这对于理解《论语》本意非常必要,而且更有举一反三的好处。加上简洁的译文和通过附论对孔子及《论语》的全面解说,凡是希望了解《论语》的人,这是一本合适的入门书;对于《论语》研究者,本书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仁学本体论》 陈来 豆瓣7.5


是作者陈来论述其儒学本体论的哲学著作。作者继承和展开了古典儒学的仁论、道体论等,批判地吸收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本体论,在综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而将儒学的仁论演为一仁学的本体论。其哲学建构既是对儒家古典仁学的传承,也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哲学本体论的接续与回应,是当代儒家哲学的综合创新之作。


《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郭齐勇


本书集中探讨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儒释道三家的人生智慧、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中国哲学的特点、何谓国学等问题,对于文化自觉、文明比较与文明对话有着积极意义。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中,作者将中国哲学的精神与特点概括为七个方面:存有连续与生机自然,整体和谐与天人合一,自强不息与创造革新,德性修养与内在超越,秩序建构与正义诉求,具体理性与象数思维,知行合一与简易精神。这些归纳,揭示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它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


《拉铁摩尔与边疆中国》 唐晓峰


拉铁摩尔与边疆中国一书所收文章包括以拉铁摩尔的生平经历为纵线的阶段性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的上半叶其在中国的边疆考察和其著作在中国的传播。更为重要而集中的讨论则在于跨越历史学、民族学、地理学等学科的边疆理论、区域史、比较史、中国学等方面。


《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吴飞 豆瓣8.3


本书的写作缘于作者对近代以来社会人伦关系发生深刻变迁的的长期关注与思考,以人类学、哲学和社会理论为基本学科框架,从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来聚焦西方形质论(形式/质料)思想传统影响下的人伦问题及其现代处境,尤其从现代人伦思考中的几个充满论争的理论与命题,如母权社会、乱伦禁忌和弑父弑君入手,细密梳理和分析了从达尔文、巴霍芬、摩尔根、涂尔干到弗洛伊德等人的相关理论与思考,并追问了人伦问题背后的形质论哲学根源(亚里士多德),尤其是西方人性自然与文明生活之间的张力关系。作者认为,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其现代文明语境中的人伦都面临着全面解体的危险,与之伴随的便是对家国的虚无与焦虑;而中国源远流长的“文质论”传统或许为我们重建人伦与道德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作者介绍:

杨绛(1911- 2016),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2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刘小枫,1956年生,重庆人,1986年以《诗化哲学》蜚声学界,1988年发表《拯救与逍遥》,破格晋升副教授。1993年取得巴塞尔大学博士学位,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发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沉重的肉身》,学界影响广泛而深远。2003年起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2009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李猛,1971年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2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博士。2009年起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古典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现代比较文化研究的先驱人物。在西方,他的名字经常和卡尔·马克思以及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联系在一起,以其渊博的学识、精深的造诣、丰富的著述成为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界的巨人,被奉为宗教社会学研究的鼻祖。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哲学史家。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2009年11月1日正式出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孙钦善,1934年生,山东乳山人。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郭齐勇 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湖北省文史馆馆员。2006年被评为教学名师,2017年获评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与副执行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哲学教指委副主任,现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唐晓峰,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教授,专业历史地理学,译有《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吴飞,1973年生于河北肃宁,2005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哲学、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礼学等,著有《浮生取义》、《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等。


链接:https://pan.quark.cn/s/4e6f7061c232 提取码:H9Zb

最新回复 (0)